互联网+餐饮如何才能让用户吃得安心?
发布时间:[2016-07-15]分类:运营干货
互联网的发展除了引发人们生活方式革命也引起了一场商业革命,互联网的到来让商业模式出现了越来越多额可能性,“互联网+”顺势而生。而当食物遇上“互联网+”,一个新的就餐形式——外卖就出现了。当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出现的时候,认为有利可图的人就会趁机钻空子来搅乱市场秩序,互联网+餐饮就遇到了尴尬,一方面是广阔的市场,一方面是混乱的送餐环境。互联网+餐饮如何才能让用户吃得安心?
互联网很多领域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,存在不少法律盲区,监管空缺,一切全靠商家和自律和道德起约束作用又能坚持多久呢?人逐利而往,在金钱面前,很容易被蒙蔽了双眼。 与普通餐饮不同,互联网上的餐饮,在送达之前,看不见、摸不着。且不说,会不会存在图片与实物不一致等信息不对称的情况,原材料是否达标,食品有没有过期,配送服务时是否存在漏洞,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配送,每一个环节,都有可能出现问题,都需要有监管的力量。而一旦出现问题,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权?第三方平台和餐饮经营者,各自应承担怎样的责任?这些疑问,都有待进一步的解决。
关于互联网餐饮,消费者关注的无非就两个:一个是安全,一个是便捷。前者指向的是信息对称,后者指向的则是服务到位,如何解决这两个根本性问题,怎样界定各方的责任,才是监管的关键。
而目前加强互联网餐饮监管问题也已经提上议程,不少地方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来保证互联网餐饮的安全。北京等地促网络订餐“直播厨房”,让加工过程接受监督;上海将对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、第三方平台实施食品安全信用管理,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。
最值得一提的是7月14日,《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》正式公布,并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。无论是对网络食品抽检采取“神秘买家”的制度,还是强化第三方交易平台的责任,抑或是突出社会共治在跨区监管中的作用,都将为保障网络餐饮安全建起“制度屏障”。
互联网的很多领域我们之前都没有涉入,所以一定会存在空区,随着资本的扩张和市场的发展,之前未开发的领域一定会被挖掘,那么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会衍生出新的问题和矛盾。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建立与之相应的法规,划定界限,明确责任才是主要的。
推荐阅读:
电话咨询
免费试用
预约演示
价格咨询
获取方案